“韩流”更暖:亚太“构筑可持续的明天”
成立于1989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于1993年起召开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展成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论坛。
目前,APEC共有21个成员经济体,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三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均在其列,包括《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所有成员国新加坡、智利、新西兰、韩国,以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除英国之外的其他11个成员。APEC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APEC覆盖人口约30亿、约占世界人口37%,2023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以2015年不变价格计为56.6万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量23.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量5.4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比重的61.0%、48.9%和36.8%。APEC推崇“自由”“兼容”“开放”,常被称为“思想孵化器”,笔者曾两次撰文评析APEC,《期待APEC续写“亚太奇迹”新篇章》(2022年)和《漫评包容合作且富有活力的APEC》(2024年),如今再次为2025年APEC高峰会议鼓与呼。
2025年APEC会议的东道主韩国为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设定的主题是“构筑可持续的明天”。众所周知,今日的亚太,正面临贸易限制、财政压力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困扰,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处于稳定且谨慎的轨道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亚太地区2024年的GDP增长为3.5%,2025年将放缓至3.3%;从中长期来看,甚至将进一步减缓至2.7%,低于全球经济3.0%的速度。
究其原因,一是来自贸易限制的影响。如APEC成员美国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挑起了贸易战,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启动“对等关税”给世界贸易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截至2023年年末,APEC区域每百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人口结构变化使得区域内医疗健康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和财政负担加重,进而拖累经济增长;三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据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测算的数据,APEC区域地缘政治风险指数从2011—2021年平均值92上升到2022—2024年平均值138,APEC区域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从2011—2019年平均值144上升到2020—2024年平均值260。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APEC经济体实施了主要由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组成的1043项贸易救济措施,高于截至2023年年末的960项,这给当下脆弱的贸易收益带来更大风险。APEC区域的一些投资者为对冲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选择投资安全性高的黄金资产,进而推动了黄金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对区域经济形势的判断也无需太过悲观,应该清醒地看到,“危”中也有“机”。一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APEC区域商业服务贸易的增长,进一步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二是通货膨胀的缓解带来了积极影响,APEC区域通货膨胀率从2023年的3.8%下降到2024年的2.6%,为各经济体央行提供了调整货币政策、支持经济活动的空间;三是包括人工智能(AI)在内的新技术发展和各经济体政府为提振经济强化了改革举措,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更多机遇。
展望未来,APEC更需不忘初心,持续促进经济合作和包容性发展。回到2025年韩国峰会“构筑可持续的明天”这一主题上来,其充分反映了APEC成员推动形成开放、动态和有韧性的亚太地区的共同愿望。APEC官网信息显示,韩国今年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呼吁2025年5月9日之前提交健康女性、健康经济研究奖的参赛作品,以践行亚太经合组织对性别平等、赋予女性权力和增强女性在劳动力中地位的承诺;亚太经合组织召开高级官员会议、政策支持小组会议、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会议与专家研讨会议等。从已经披露的成果看,2025年韩国峰会关注的重点和优先讨论的事项包括提升区域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投资,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对人口变化的影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就业,推动惠及所有人的繁荣;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合作途径,弥合数字鸿沟,发展数字贸易,加强数字经济整合;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推动创新和创业,促进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公私合作,促进投资;应对公共卫生、粮食安全、供应链中断和妨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强化政策协调,推动财政改革与审慎管理,促进贸易开放;加强科学与创新联系,落实科学家交流计划,设立APEC科学创新、研究和教育奖(ASPIRE),推进APEC布城愿景2040的承诺等。
APEC崇尚“自主自愿、协商一致、非约束性”的合作原则,宽广的太平洋容得下区域内各成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期望2025年韩国峰会能如愿实现APEC“可持续的明天”,期待2026年的东道主中国为APEC带来更加精彩的议题。(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