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推动经济联盟对抗中国,关税施压难以为继
美国试图向其贸易伙伴施压,要求他们减少与中国的经济往来。然而,中国如今已是全球工业强国,而特朗普执政时的做法也削弱了外界对美国的信任。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妄图通过关税施压,对抗中国,困难重重。
美国施压贸易伙伴,减少与中国经济联系
综合媒体信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正计划对其贸易伙伴施压,要求他们减少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据《华尔街日报》消息,这也是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正在推进的计划。
通过提高对外国进口到美国的商品的关税,华盛顿认为自己掌握了一个筹码,可以迫使这些国家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并阻止中国企业在美国落地,以避免进口关税。
《华尔街日报》称,“美国的最终目标显然是削弱中国经济。”中国去年出口总额高达3.6万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0%。早在去年秋季,贝森特就曾表示,他将“把关税当作与贸易伙伴谈判的工具”。
欧洲在中美间,夹缝求生
欧洲各国是否有能力拒绝美国的施压。布鲁塞尔似乎认为,在中国与特朗普之间仍有第三条路可走。但正如Rexecode的经济学家夏尔-亨利·科隆比耶(Charles-Henri Colombier)所指出的:“美国不会让欧盟继续左右逢源,毕竟欧洲在能源、科技、军事乃至金融领域都高度依赖美国——毕竟很多贸易都是用美元结算的。”他表示,“欧洲并不具备强势地位。”
不可回避中国
尽管如此,美国想迫使大多数国家切断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将极为困难。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如今贡献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出,规模惊人。2023年,全球约70%的国家将中国作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据澳大利亚智库Lowy研究所的数据,超过一半的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量是与美国的两倍。在2001年,全球80%的国家首选与美国贸易。这种变化之迅速,在短短20多年间令人咋舌。
此外,特朗普任期初期的高压作风、白宫对除俄罗斯外其他国家的轻视、总统本人出尔反尔的决策,以及对欧洲盟友的羞辱,彻底动摇了盟友们对美国的信任。
例如,两个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分别位于马六甲海峡和南太平洋要冲,却在所谓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被特朗普加征关税。两国领导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面对美国关税的威胁,一些国家可能会把中国视为更加可靠的合作伙伴。”科法斯的经济学家马科斯·卡里亚斯(Marcos Carias)指出。
美国自身的压力
特朗普声称“中方需要与美国达成协议”,因为他们“需要美国的钱”。然而,美国自身的优势也不再那么显著。但中国社会的抗压能力可能远超美国。
特朗普想通过对中国征收145%的高额关税来重创其经济、迫使其屈服。但正如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贾斯汀·沃尔弗斯(Justin Wolfers)在X平台上所说,这一策略“并不适合中国”。
上周中期,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的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警告拜登政府:持续的不确定性正在削弱市场对美国的信心,并呼吁与盟友一起重启与中国的谈判。
戴蒙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去年夏天他一度被视为特朗普的潜在财政部长人选。如果连他都开始委婉公开批评特朗普的政策,说明“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领导人正面临来自金融界和精英层的巨大压力。美国银行业尤其不满美元信誉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