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推“不可抗力”条款 允许企业终止俄气合同但不受罚
【欧洲时报4月16日编译报道】为加速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欧盟委员会正研究允许欧洲企业援引“不可抗力”条款,无需支付违约金即可终止长期俄罗斯天然气合同。这一计划被视为欧盟2027年前淘汰俄能源战略的关键一步,却也暴露出内部在能源转型与地缘政治间的复杂博弈。
法律助力“去俄化”
综合英国《金融时报》《卫报》报道,欧盟委员会已针对俄气合同展开法律评估,考虑允许企业以“不可抗力”为由单方面终止合约,免除违约赔偿责任。三名知情官员透露,此举旨在避免向俄方支付高额违约金,从经济层面削弱其战争融资能力。相关计划将纳入欧盟“2027年前摆脱俄罗斯化石燃料”路线图,该文件因成员国分歧多次推迟,目前定于5月6日发布。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上月强调,淘汰俄罗斯天然气是“绝对必要”的目标。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曾承诺终结对俄油气依赖。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进口俄气降至520亿立方米,较2021年的1500亿立方米锐减近2/3,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却逆势增长18%,创历史新高。2025年2月,通过“土耳其溪”管道的日进口量达5600万立方米,月增幅11%,令智库“余烬”警告称,此类增长可能威胁2027年的“去俄化”目标。
各方态度分化
能源企业对政策调整反应不一。法国Engie公司高管公开表示,若俄乌实现“合理和平”,不排除恢复年进口600亿至700亿立方米俄气(含LNG),该公司曾是俄气最大买家之一。德国工业界对重启管道供气兴趣浓厚,InfraLeuna化工园总经理京特指出,恢复俄气能比当前补贴更有效降低成本,称这是行业内“共识”,但受政治氛围影响仍属“禁忌话题”。
成员国立场差异加剧政策推进难度。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依赖俄管道气的国家明确反对制裁,前者甚至威胁动用否决权。欧盟内部对是否强制企业切断LNG合同存在分歧:法国、西班牙等主要LNG进口国担忧断供推高能源价格,而中东欧国家则急于彻底摆脱对俄依赖。美国的角色亦添变数——作为欧盟最大LNG供应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既刺激欧洲扩大采购,也引发对能源主权的争议。
法律与市场的挑战
欧盟法律层面的核心难题在于“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边界。目前,多数合同未明确将战争列为不可抗力事由,单纯以俄乌冲突为由终止合约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此外,合同条款的保密性与多样性增加了统一操作的难度。智库Bruegel建议,相较于全面禁令,对俄气加征关税更具可行性,既能为欧盟创收,又可通过价格竞争迫使俄方让利,且关税政策仅需多数成员国支持即可通过。
市场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的四周内,俄罗斯原油出口量降至每日313万桶,周出口总值跌至12.9亿美元,创2023年7月以来新低,反映出美国关税与欧盟去俄化政策对俄能源收入的双重冲击。然而,欧盟内部对“脱俄”路径的分歧仍在持续——一边是冯德莱恩政府的强硬目标,另一边是企业对低成本能源的现实需求,外加美国、匈牙利等多方博弈,使得这场能源转型充满不确定性。
分析指出,欧盟此次法律手段的探索,本质是在能源安全、地缘政治与经济成本间寻找平衡。若“不可抗力”条款落地,可能成为全球能源合同违约的标志性案例,但也需警惕引发法律争议与市场信任危机。随着5月路线图的发布,欧盟能否在2027年前兑现“去俄化”承诺,正面临关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