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专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4-09-26 09:04:08来源:“走出去”导航网综合作者:
商务部于2024年9月25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源:商务部网站)

商务部于2024年9月25日(星期三)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合作司司长张力、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司长俞炳彬、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介绍《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8.7%,主要有五大特点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商务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局,认真履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统计职责,不断完善统计制度。已经连续22年发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对外投资的全貌,用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我国对外投资从探索起步到快速发展,并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全过程。据商务部合作司司长张力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商务部作为对外投资的主管部门,不断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的体制机制。今年是商务部颁布实施现行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十周年。10年来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我国对外投资总量规模目前已位居世界前三,国别行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2%、跨境并购规模为过去十年最低的情况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8.7%,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对外投资规模继续保持世界前列,流量、存量均位列全球第三。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72.9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1.4%,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连续12年列全球前三,连续8年占全球份额超过10%。2023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96万亿美元,连续七年排名全球前三,对外投资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二是设立的境外企业覆盖全球超过80%的国家和地区,总体经营状况良好。截至2023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4.8万家。其中60.8%分布在亚洲,11.8%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占9.8%,拉丁美洲占8.4%,非洲占6.8%,大洋洲占2.4%。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7万家。2023年,多数境外企业全年实现盈利或总体持平。

三是投资领域多元,主要投向四大领域。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门类,主要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金融四大领域,合计投资1385.1亿美元,占当年流量的78.1%。其中,对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业的投资增长24.6%和83.4%。此外,对建筑业、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97.2%、34.9%。

四是对亚洲和非洲投资快速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占比提升。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近八成流向亚洲,投资额14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对东盟投资251.2亿美元,增长34.7%。对非洲投资39.6亿美元,是上年的2.2倍。2023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407.1亿美元,增长31.5%,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23%,占比较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

五是互利共赢效果显著,对世界经济贡献日益凸显。2023年,对外投资带动中国货物进出口2731亿美元,增长6.4%,占同期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的4.6%,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万亿美元,向投资所在地纳税753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近430万人,其中六成以上为外方员工。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2023年,中资境外企业向东道国累计缴纳税金5184亿美元,为当地提供约2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投资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凸显。,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司长俞炳彬女士,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推进对外直接投资按最终投资目的地统计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司长俞炳彬介绍,今年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组织实施的第22个年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是一项部门统计,一般的部门统计数据,是由调查项目的实施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对外发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则是由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这在部门统计中是不多见的,相关数据也是很多部门开展经济形势分析的重要参考,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这项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在涉外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002年,为改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缺失的局面,国家统计局与原外经贸部共同建立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2004年起共同发布年度统计公报,但当时只涉及非金融类企业的对外投资数据。2006年开始,纳统了外汇局负责的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使对外直接投资统计能够更加符合国际标准与规范。

2002-2023年,商务部、统计局、外汇局三家各司其责、精诚合作,共同做好这项统计工作。同时紧跟国家战略导向,结合业务发展特点,不断完善制度,构建了全行业的统计报送、审核、汇总和发布制度。三部门每年9月底前通过统计公报对外发布上年度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

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遵循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统计基准定义》(第4版)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与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6版)的相关统计原则,统计结果与其他国家具有可比性,是一项符合国际规范的统计工作。

此外,俞炳彬在回应记者提问时指出,2002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建立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中涉及国家地区数据都是按首个投资目的地原则进行统计的,主要是基于两方面考虑:

第一是为了更加便于开展国际对比。据了解,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执行按首个投资目的地进行统计的原则,仅有美国等少数国家按最终投资目的地进行统计,而且少有公布按国家、行业分组的明细数据。

第二是为了更加有力保障数据的准确和时效。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是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统计,包括股权投资、收益再投资和债务工具投资等统计内容,在具体统计中还要监测较为复杂的投资增减变化情况,需要涉及到境外企业的会计报表。按首个投资目的地进行统计在现有统计条件下可以顺利实现,能够做到数据报送和审核的准确、及时。而按最终投资目的地进行统计,需要对各层级境外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拆分、复核,对于人、财、物以及时间的要求很高,虽然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最终投资目的地的实际情况,但是时效性差。

基于上述两个因素,我们一直将首个投资目的地原则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统计的国家地区原则。关于按照最终投资目的地进行统计,2006年以来,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是随着中国对外投资步伐加快,2015年起,我们加大了按最终投资目的地进行统计的工作力度,对按最终投资目的地进行统计的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下一步,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统计方法,继续推进按最终投资目的地进行统计的相关工作。

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促进、保障、管理和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据张力介绍,近年来,商务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健全对外投资管理体系,加强海外综合服务,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助力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对外投资创新发展。着力拓展新兴领域投资,2023年以来,我们与有关国家签署了42个绿色、数字、蓝色经济投资合作备忘录,深化与各国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和蓝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二是健全对外投资全链条管理。围绕对外投资全周期,建立备案核准、信息报告、统计监督、“双随机一公开”等全流程管理体系,并且加快推动对外投资电子证照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已制发电子证照超4万份。

三是建立覆盖对外投资全流程、全周期的综合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引导提升专业服务。包括,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信息共享、合作促进、风险防控等一站式服务,累计访问量超3亿次。每年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等有关公共产品,帮助中国企业了解东道国营商环境,更好把握投资机遇、防范投资风险。目前,《指南》已涵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下载量超150万次。我们还建立了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发挥18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作用,及时回应走出去企业的诉求,提供一线指导服务。我们还发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开放平台作用,促进全国性行业组织、专业服务机构与海外商协会的交流对接。

四是加强对外投资制度保障。我们在全球设立了对外投资的合作工作组70多个,这都是双边的国与国之间的投资合作工作组,充分发挥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和投资合作工作组作用,与东道国加强沟通协调,推动有关国家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五是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制定发布《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指导企业和人员依法合规经营。落实对外投资合作有关管理制度要求,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指导督促企业和人员做到“危地不往、乱地不去、危业不投”。

下一步,商务部还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促进、保障、管理和服务体系,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关于下一步做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工作方面,商务部有四点考虑

下一步商务部在做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工作方面还有哪些考虑?对此,张力坦言,自2002年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以来,期间我们也结合对外投资业务发展的形势变化,对相关统计制度进行了9次修订,有关统计标准、定义与国际标准一致,相关数据也被联合国贸发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广泛接受、采纳并使用。

关于下一步做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工作方面,我们从商务部的角度有几点考虑:

一是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对部门统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每三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都会进行修订。后续我们将根据我国对外投资业务发展的趋势特点和管理需要,结合统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统计指标,完善统计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反映我国对外投资发展情况。

二是进一步强化分工协作。目前,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要求,商务部主要负责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统计、汇总;外汇局主要负责中国金融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工作;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工作。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部门和地方的协同合作,通过分工、分级管理,让相关数据统计更加高效、专业,更好服务于对外投资发展。

三是进一步落细数据核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各项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防治统计造假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商务统计源头数据质量核查办法》,加强对外投资统计源头数据管理,结合境外投资备案、外汇等信息加强关联数据比对,守好统计数据质量生命线。

四是进一步加强指导培训。商务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每年开展统计工作布置、举办统计培训,把统计法律法规学习纳入有关内容,坚决防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每年对上年的统计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并不断完善。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梳理统计数据填报、审核等重点环节的一些问题,加强对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企业的指导,提升基层和企业统计工作水平。谢谢。

国家外汇局回应金融机构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对外资产数据作为国家外汇局定期编制和发布的国际投资头寸表内容,是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对外资产规模9.6万亿美元,资产持有主体既有官方储备,也有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资产类型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存贷款和贸易融资等其他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资产2.96万亿美元,占对外总资产的31%,党的十八大以来占比累计上升20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资产累计增加2.4万亿美元,贡献了同期对外总资产增长的55%。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不仅反映了国内各类主体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积极成效,也为吸收我国投资的东道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全球贸易投资的融合和可持续发展。刚才张力司长也介绍了有关就业纳税等情况。关于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一般关注较多的是金融机构对外开展的股票、债券和存贷款等金融投资,实际上直接投资也是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在境外依法设立子机构和分支机构。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3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资产规模4131亿美元,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稳定在14%左右,投资区域覆盖了我国主要贸易投资伙伴,与总体对外投资发展相适应。

金融机构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直接服务于国内企业“走出去”,也为东道国企业提供了本土化金融服务,同时还为东道国企业了解和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桥梁。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我对外投资规模最大的行业

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30.6%、存量的39.9%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据俞炳彬介绍,根据政府统计工作遵循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一个行业门类,包括租赁业、商务服务业两个行业大类。租赁业包括机械设备经营租赁、文体设备和用品出租、日用品出租。商务服务业包括以企业总部管理、投资与资产管理、资源与产权交易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管理服务中类行业;以园区管理服务、商业综合体服务、市场管理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为主的综合管理服务中类行业;此外,还有法律服务、广告业、咨询与调查、人力资源服务等多个中类行业。

目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我对外投资规模最大的行业,从构成看,租赁业占1%,商务服务业为主要领域。我对外投资的商务服务业主要涉及投资管理、企业海外总部、市场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例如,我国企业在香港地区或新加坡设立境外公司作为海外总部,通过海外总部在全球开展投资和业务管理等活动,即归为商务服务业领域。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商务部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关工作要求,也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与共建国家投资合作。

张力表示,2023年,我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达到40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截至2023年末,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7万家,直接投资存量超3300亿美元,主要投向制造、建筑、批发零售、电力等领域,“中国投资”品牌深入人心。我们还与共建国家合作建设了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2023年末累计投资近7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53万个就业岗位。

承包工程方面,2023年,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227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20.5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总额的85.9%、82.1%,其中七成为基础设施类项目,包括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和大批“小而美”民生项目,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国建设”有力推动互联互通,造福当地民众。

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新的金色十年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提升与共建国家投资合作的质量效益,继续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帮助共建国家夯实发展基础、改善民生福祉。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