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关税掣肘南南经贸合作
关税是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和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工具,也是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工具。从多边来看,1947年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1995年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都在不同历史时期促进了贸易自由化以及关税税率的普遍下降。如今,各国在多边、区域、双边等贸易协定网络下,促成了约三分之二的国际贸易没有关税。然而,其余三分之一的国际贸易所适用的关税水平通常非常高,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会面临更高的关税,从而影响本国经济发展、贸易竞争力和全球市场准入。
从国内视角来看,首先,关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尤其对于税收创收能力有限的发展中经济体而言更为重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关税收入占政府财政总收入的10%至30%。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关税对政府筹集财政收入起到巨大作用,从而为基础设施、医疗保健、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必要的公共支出资金。其次,关税是支持新兴产业的政策工具。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政府可以为国内产业发展和竞争创造更有利的环境。高关税——如关税高峰(即对农产品及纺织品、服装等轻工业加征远高于平均关税水平的关税)以及关税升级(即对制成品消费品征收比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更高的关税),其保护作用尤其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本国具备竞争潜力的产业免于面临来自全球市场上更成熟参与者的激烈竞争,并随着时间推移使本国产业逐渐具备更强的全球竞争力。
从国际视角来看,关税影响国际贸易谈判和国际市场准入。虽然许多发达经济体在复杂的贸易协定网络下为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提供了优惠准入制度,但某些行业(如农业和纺织等轻工业)仍然普遍面临较高的关税税率即关税高峰,从而限制了发展中经济体的全球市场准入以及扩大出口和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能力。此外,当发展中经济体面临其他经济体的关税升级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对原材料出口的依赖、阻碍出口增值产品,从而打击出口积极性和工业化努力,并十分不利于本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
从各类产品的具体关税水平来看,不同产业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差距非常大。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尽管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贸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普遍降低了全球范围内的关税壁垒,截至2023年,全球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依然接近20%;全球约70%的制造业产品可以免税,而剩余30%的制造业产品平均关税高达约10%;全球约80%的自然资源产品可以免税,剩余20%的自然资源产品也面临较低平均关税水平,约为3.5%左右。其中,发展中经济体纺织品和服装的平均进口关税接近6%;制造业关税仅在南亚和非洲经济体中较高、平均关税约为8%,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制造业平均关税低于5%,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平均关税约为2%。
从各类经济体的具体关税水平来看,发展中经济体往往征收更高的进口关税以创造政府财政收入和保护国内产业。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截至2023年,非洲经济体平均进口关税约为8.1%,但其出口产品尤其是自然资源产品普遍面临较低关税,平均出口关税约为1.9%;南亚经济体平均进口关税高达8.8%,且其出口产品面临关税为全球最高,平均出口关税约为3.9%;拉丁美洲经济体平均进口关税水平远低于非洲和南亚经济体,平均进口关税约为3.9%,平均出口关税也接近3.9%;东亚经济体由于与全球价值链高度融合和深度区域一体化,极大促进了高效的跨境生产和贸易,关税水平明显较低,平均进口关税约为3.0%、平均出口关税约为3.3%。而与发展中经济体相比,发达经济体的关税水平明显更低,平均进口关税约为1.3%,且由于出口产品大部分为制成品,因此面临的出口关税水平也非常低,平均出口关税约为1.9%。
由于区域贸易协定的作用,在区域内进行贸易的经济体间一般会面临较低的关税水平,而不同区域间的贸易往往会遭遇更高关税,尤其是跨区域南南贸易仍然面临较高的关税水平。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数据,截至2023年,拉丁美洲经济体向南亚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高达14.9%,向东亚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为10.4%,向非洲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为9.9%,而拉丁美洲区域内贸易平均关税仅为2.0%;南亚经济体向拉丁美洲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为10.6%,向非洲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为8.7%,向东亚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为3.7%,但南亚区域内贸易平均关税高达6.8%,主要是受限于其区域内的贸易协定网络并不发达;非洲经济体向南亚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为6.7%,向拉丁美洲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为2.8%,向东亚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为2.2%,非洲区域内贸易平均关税为2.7%,其关税水平普遍较低的原因是非洲经济体出口产品主要以自然资源类为主;东亚经济体向非洲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为11.2%,向拉丁美洲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为7.4%,向南亚经济体出口产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为8.5%,而东亚经济体区域内贸易平均关税仅为1.5%,东亚经济体在跨区域南南贸易中遭遇的关税壁垒也相对而言较低,主要是由于出口产品重点集中在关税税率较低的行业(如电子产品和机械制造),且其贸易竞争力更多来自于效率、生产网络和技术能力,而非关税优惠幅度。与发展中经济体区域间贸易平均关税水平较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达经济体间贸易的平均关税仅为1.1%。
因此,高关税仍然是众多发展中经济体寻求扩大出口的主要障碍,大多数南南贸易尤其是区域间南南贸易持续面临竞争劣势。发展中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利用关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通过贸易自由化融入全球经济之间取得平衡。进一步降低全球关税水平,依然是促进全球贸易尤其是南南贸易发展的核心要素。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