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驱动保险运营智能化新潮流
第十六届数字保险峰会近日落幕,行业再次聚焦保险运营的智能化升级。当前,保险业正经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深刻变革,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逐步渗透至核保、理赔、风控等核心环节,推动行业迈向“全流程智能决策”的新阶段。
峰会期间,行业专家吴祖年凭借其在保险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2024年度保险运营数字化转型风云人物”称号,并对保险运营数字化的实践逻辑与未来方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吴祖年表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保险行业不可逆的发展趋势,正在深刻重塑行业格局。他回顾道,国内寿险业务自上世纪80年代复业以来,历经40余年发展,保险运营从最初“前店后厂”的传统手工模式,逐步向线上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保险运营正加速从基于规则引擎的自动化模式,向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智能化模式跃迁。
“大模型技术通过模拟人类思维,对保险运营规则引擎和基础数据库进行持续学习与优化,正在释放巨大的变革能量。”吴祖年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已从实验室走向垂直领域应用,在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强化风险管控等方面展现出颠覆性价值。例如,在理赔审核环节,大模型可快速解析非结构化医疗文书,识别风险点并给出处理建议,将传统人工审核耗时从数小时压缩至分钟级。
谈及转型实施路径,吴祖年提出“短期见效、中长期攻坚”的务实策略。短期内,大模型可直接嵌入保单录入、客服问答等基础场景,实现快速降本增效。他主导的“一小时快赔”项目,通过OCR识别与智能审核联动,将人身险理赔时效从平均3天缩短至1.2小时,成为行业的服务标杆。从中长期来看,则需深挖大模型潜力,构建智能决策中枢,在产品开发、渠道优化等战略层面发挥价值。其研发的“云享e通”平台已支持运营产品的动态定价、精准调度及实施,使效率提升了67%。
作为兼具医学与保险双重背景的跨界专家,吴祖年的创新实践屡获行业认可。他主导开发的“智能核保”“一码通赔”“移动调查平台”等项目,先后荣获《中国银行保险报》“数字化服务优秀案例”金奖、中国保险产业国际峰会“服务创新奖”、中国金融传媒“线上金融服务创新案例”等权威荣誉。这些成果不仅验证了技术落地的可行性,更为行业树立了转型标杆。
“大模型不是冰冷的算法,而是有温度的服务工具。”吴祖年展望,未来保险运营将呈现“人机协同”新生态——AI处理标准化流程,专注人类情感沟通与战略创新。他呼吁行业同仁携手共建数据标准、技术伦理等基础设施,共同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为金融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数字化新动能。
作为保险科技领域的探路者,吴祖年持续以创新思维消解行业痛点。其研发的“一码通赔”项目,通过打通医疗、税务等多源数据,实现医疗险“无感理赔”;“移动调查平台”集成AR技术,使查勘效率提升了3倍。这些实践不仅重塑了服务流程,更彰显了技术赋能的价值。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吴祖年表示:“保险运营智能化不是替代人,而是解放人去创造更高价值。”他期待与业界同仁共同探索技术边界,构建开放协作的行业生态,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保险智慧。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深化应用,保险运营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一个更加高效、智能、人性化的服务时代已然开启。(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