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争胜,日本能否化解贸易战风险?
虽然由于广场协定日元被迫升值叠加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经济出现30年的停滞,但2024年日本经济体量依旧位居全球第四。事实上,经济发展的水平不仅与经济总量有关,构成经济增量的经济活动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日本依旧是制造业大国,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日本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面临各种外部冲击和压力,日本的机械订单价值自2020年5月至7月下探到约1.8万亿日元的谷底之后,保持了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2021年4月一度达到3.2万亿日元的高点,此后有所放缓并在2023年起再度进入上升通道。2024年10月突破3.4万亿日元。与2020年初到2022年初期间的大幅波动不同,2023年4月至今的月度日本机械订单价值呈现了相对稳定的缓增长,表现出日本制造业的稳健。今年1月,日本280家制造商经季节性调整的机械订单总价值比前月增长了9.8%,其中私营部门的机械订单总价值增长了3.5%,但扣除波动较大的船舶和电力公司订单外,出现了3.5%的下降。
不过,对日本制造业订单的数据进行细分,就能发现日本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月,日本私营部门的制造业订单同比下降了1.3%,扣除波动较大领域的非制造业订单降幅更是达到7.4%。但是,日本政府发出的订单却同比出现了近六成(59.7%)的增加。为了实现经济稳定,日本政府在财政政策上下了不小的力气。不过,日本的宏观政策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为了抑制通胀,日本央行有着较强的升息动力。自去年3月实现17年来首次加息、脱离负利率区间以来,日本央行希望继续维持紧缩性货币政策。但是,美联储去年整体处于降息通道,日本央行在确定货币政策方向时相对困难。去年美国大选前后,美联储采取“按兵不动”的货币政策,日本央行稍微缓了一口气。但特朗普总统今年上任以来,美联储降息压力再度增加。今年2月,日本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为3.7%,虽然比1月的4.0%有所回落,但比去年12月的3.6%高,更是显著高于2023年7月以来的所有月份。升息还是降息?日本央行有可能陷入两难困境。
作为全球第四大货物贸易国,日本外贸的发展不仅对其自身相当重要,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全球贸易网络和供应链的发展水平。今年2月,日本实现出口9.19万亿日元,进口8.61万亿日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1.4%和减少0.7%,使得日本2月的顺差从去年的4154.3亿日元增加到5845.1亿日元。从贸易伙伴的分布来看,2月,日本对亚洲国家出口4.89万亿日元,占其出口总额的53.2%。但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美国,当月出口额为1.90万亿日元;中国排在第二,为1.54万亿日元;东盟位列第三,为1.34万亿日元。这3个出口目的地合计占到日本当月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52.0%)。进口的分布有所不同。2月,日本从中国进口最多,为1.73万亿日元;东盟、欧盟和美国分列第二至第四位,分别为1.43万亿日元、1.03万亿日元和9858.8亿日元。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日本最大的顺差来源国。日本2月对美贸易顺差为9188.5亿美元,几乎与日本自美国的进口额相当,而且这一顺差额比去年同期高出了将近三成(29.3%)。高额的顺差可能会引起美方的不快,增加美日跨太平洋贸易的紧张度。
日本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相对价值较高端,从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通过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商品获得较好的贸易竞争优势。从产品结构来看,虽然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深刻演变,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机械和电子机械仍是日本主要的出口优势。2月,日本上述3大类商品分别出口了2.13万亿日元、1.68万亿日元和1.47万亿日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3.2%、18.3%和16.0%。除此以外,包括钢铁在内的制成品和塑料等化学品的出口规模也不小,均为1.00万亿日元,占比也都是10.9%。进口方面,矿物燃料最多,为1.97万亿日元,占比为22.9%,但同比下降了11.1%。半导体等电子机械的进口次之,为1.37万亿日元,占比达到16.0%,且同比增加了6.5%。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