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争议解决引共鸣 定分止争奏响和谐音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重庆高院”)、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贸促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知识产权争议解决论坛日前在重庆市举行。
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在论坛上表示,2025年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冲刺收官和“十五五”知识产权规划谋篇布局的奠基之年。在这一关键节点,论坛以“知识产权的时代旋律:多元争议解决的和谐共鸣”为主题,从知识产权保护和争议解决多元化的角度,探讨如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贸仲受理案件
实现“一带一路”全覆盖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于稳定经济社会预期、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政策确定性应对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世界银行发布的2023年版《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特别增设“解决商业纠纷”专章,将经济体的争议解决水平作为衡量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的十大标准之一。其中,与仲裁相关的评价指标占比27%,与诉讼相关的评价指标占比48%。
“由此可见,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在营商环境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两者通过公正、高效、透明的纠纷解决机制,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明确的交易行为指引,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提升市场整体运行效率与规范化程度,最终落实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任。”重庆高院副院长孙海龙在论坛上表示。
近年,贸仲放眼全球、着眼区域,积极参与涉外法治建设,搭建起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多个国际交流平台,不断强化中国仲裁的公信力,为解决涉外知识产权争议提供坚实的基础。王承杰介绍,时至今日,贸仲累计受理涉“一带一路”案件3380件,总金额达1983.25亿元,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全覆盖,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知识产权法治的建设与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是对内辐射中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连接东盟、中亚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纽带,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点和内陆开放的综合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离不开知识产权涉外法治的建设与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新通道沿线国家法治环境复杂,法律制度差异较大,知识产权纠纷多发,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涉外制度建设,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专业化的争议解决配套机制,为企业提供灵活高效多元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服务,是当下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王承杰强调。
让创新要素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自由流动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面对技术迭代不断加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需要推进知识产权多种争议解决方式协同发展,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为创新生态提供风险反冲器和效益加速器。”王承杰表示。
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和大保护工作格局,需要强化仲裁机构调解组织与知识产权行政司法机构间的衔接协同机制,畅通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调解的对接渠道。王承杰介绍,2024年,贸仲分别与重庆高院、重庆市司法局签署合作备忘录,积极探索诉讼仲裁相衔接的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助推国际商事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优选地建设,为重庆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贸仲愿与各位一道凝聚共识、强化合作,以创新多元争议解决机制,为知识产权事业纵深发展蓄势赋能,让创新要素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自由流动。”王承杰说。
在数字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西部陆海新通道正从货物贸易通道升级为数字价值通道。2024年,新通道沿线国家的数字贸易总额突破200亿美元,云计算、跨境电商、数据服务等新兴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知识产权作为数字经济的一个制度底盘,正在成为破解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分歧、激活数字要素的价值、构建开放型数字生态的关键抓手。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梅傲表示,数字贸易的底层障碍是数据资产权属的模糊性。数据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性、可复制性及价值延伸性,传统的物权或债权很难规定它的归属使用和权力边界,这就导致数据在跨境流动中易出现争议甚至市场失灵的困境。
“对于主权国家,基于安全的考量会设置数据本地化的壁垒;对于企业,会因权属不清而不敢投入数据开发。知识产权则通过构建一个分类确权、分层保护的制度体系,为数据要素装上制度的导航。”梅傲表示。
多元重庆探索
多元解纷之路
“重庆,这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有着独特的山水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承载着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共话‘知识产权多元争议解决’这一前沿话题,可谓正当其时、适逢其地。”孙海龙说。
重庆高院历来重视知识产权与涉外审判工作,在知识产权多元争议解决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诉仲对接机制日益健全。2024年6月,重庆高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成为中西部地区首家签约法院。同年8月,与贸仲签署合作备忘录。
“两项合作机制必将为知识产权纠纷、涉外商事纠纷提供更加公平、高效的解决路径。”孙海龙表示,知识产权多元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设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关系到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关系到营商环境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知识产权多元争议解决的新思路、新方法,十分必要。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成立的“牵头人”,重庆市贸促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服务。其与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近3年来,该中心受理知识产权案件466件,调解成功344件。2024年,重庆市贸促会所属单位重庆调解中心创新商事调解合作机制,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合调解研究院设立“联合调解工作室”,积极构建国际化商事争端解决服务体系,致力破解更多知识产权纠纷难题。
重庆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何毅表示,商事调解中所呈现的“以和为贵”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东方解纷的智慧。即将于5月1日实施的《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是一份“中国方案”,为企业出海维权提供更加完备、更有底气的服务保障。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相信各方力量的携手并进、共同担当,必定能奏响知识产权多元争议解决的和谐之音。”何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