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关政策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近日,为期五天的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圆满收官,一系列重大科学进展与科技成果集中重磅发布,中关村自主创新的脚步越走越快,首都北京显现出越来越足的科技创新活力。
亮眼发展的背后,也有海关精准支撑的一份力量。为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海关于日前推出了支持首都科技创新发展十二项措施,聚焦科研减免税服务升级、国际经贸规则对接、综保区数智化改革三大核心领域,全力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减免税服务革新:
激活科研机构的“创新基因”
本届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受邀设展,其展示的玉米、小麦、蔬菜、北京油鸡等四大类种业成果引发广泛关注。近年来,该院斩获多项农业科技突破性成果正是海关减免税政策红利释放的生动注脚。
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针对国家战略需求,北京海关所属中关村海关设立“重大专项联络员”制度,专人专岗及时跟进农业技术研究用设备免税进口全流程,点对点为农业重大科研项目提供政策指导,为种业安全、双碳技术等开通“极速通道”。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院申报了“玉米等作物新型分子检测技术体系与DNA指纹共享平台构建及应用”研发用20台基因扩增仪、2台自动化工作站设备。“海关为我们开通了减免税快速审核绿色通道,保障了国家农作物标准DNA指纹库快速构建,对种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
为推动减免税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中关村海关还开展针对性政策辅导,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帮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突破信息壁垒,从对政策知之甚少到准确理解、吃透政策,按简易程序实现“免税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将价值共计约450万元的5万多张高密度芯片,顺利应用于“玉米等作物新型分子检测技术体系与DNA指纹共享平台构建及应用”项目/成果的科研,进一步提升科研质效,保障国家种业创新与种业安全。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科研团队制备的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的多种单原子层金属引发广泛关注。该成果研发过程中,也有北京海关派员全程跟进,及时提出科研用设备免税进口建议,积极保障项目研究进度的身影。
据悉,相关成果论文已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这一成果将有力推动二维金属领域研究,并具有广泛应用场景,有望推动超微型低功耗晶体管、透明显示、超灵敏探测等领域的技术革新。
国际规则对接:
铺就科创企业出海“高速路”
北京国瑞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海淀区一家专业从事精密研磨抛光材料、设备及工艺研发、生产和经营的企业,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聚酯复合膜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之一,含有10项发明专利。主要应用于光通信、辊轴、汽车、精密机床等领域的精密研磨抛光,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王会阔介绍说,公司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中关村海关主动对接,细致宣讲政策的帮助,公司申办了多种优惠原产地证书。
以日本市场为例,该企业出口的聚酯复合膜产品凭海关签发的RCEP原产地证书,在日方进口关税能从3.5%降到2.2%。2024年,仅RCEP一种证书就为这家公司节约进口国关税约60万元。
“靶向培育”机制,“滴灌式”政策宣讲,不仅帮助企业申办多种优惠原产地证书,也让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更足。
“最近中关村海关主动通知我们,4月1号日本开始新一轮的降税,这个产品的关税进一步下降。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利好,实实在在为企业降低了出口成本,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也会尽力将这些政策都用足用好,2025年科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信心更足了。”王会阔说。
综保区数智化改革:
全球科创资源的“智慧枢纽”
以支持首都科技创新发展十二项措施为引擎,北京海关“政策供给—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成型,这一点,在中关村综保区的管理中可见一斑。
作为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自2024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以来,中关村综保区依托“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的“3+1”数智监管体系,实现了从传统物理围网向全域智能监管的跨越式升级。如今,通过全景沙盘、态势感知等133项数据功能的集成,海关部门可对区内研发设备、试剂耗材等实现“入区即感知、流转全追溯”。
在产业布局上,中关村综保区构建“2+2+N”保税业务谱系,以集成电路、医药健康为核心,人工智能、科技服务为重点,拓展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业态。目前已有烯谷科技、凡知医学科技等多家领军企业入驻。与传统加工贸易为主要功能的综保区相比,中关村综保区聚焦“研发创新”,科创企业从研发端就可以享受进口设备免税、研发料件保税等政策优势,能有效节省成本,提升研发创新实力。
在政策创新层面,北京海关汇同地方政府研究出台《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也在中关村论坛上作为制度创新成果进行公布,为规范管理运作提供遵循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