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未来|绿证2.0:助力国际绿色供应链建设
2023年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在当天举办的“深化清洁能源供应链国际合作”专题论坛上,针对当前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全球能源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供应链减排是企业实现碳中和最艰巨的关键环节之一。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战略与交易咨询合伙人萧富升先生在参与专题论坛的交流研讨过程中,就近期国家绿证机制的升级、“绿证2.0”时代的到来或将对国际绿色供应链建设提供的帮助进行了发言。
跨国企业逐步将减碳表现纳入供应商采购决策体系
当前,大型跨国企业面对气候行动相应的技术条款和碳排放法规,及其客户对企业绿色形象的高度重视,正在逐步向其供应链施压。其中,对供应链设置减排目标、将其减排表现纳入采购考核,是诸多大型跨国企业的共同举措。供应商的碳排放管理水平,逐渐成为与交付可靠性、敏捷性同等重要的考核指标,进而逐步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中国作为生产制造业大国,出口型企业和跨国供应链上的企业是特别的存在。这些企业务必积极应对绿色技术贸易壁垒风险,以确保在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定位。从减排举措来看,除了摸清内部碳排放基础数据、优化能效、在办公楼和工厂屋顶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投资清洁能源项目之外,剩余的碳排放需要通过绿电/绿证市场实现碳抵消。
以欧盟为例,生产工艺中的电力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属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中需要进行核算申报的进口商品隐含碳排放量(embedded emissions)的覆盖范围,因此可以预判绿电采购必然成为未来企业减少CBAM下相关费用支出的方式。
市场数据显示,全球绿证市场规模2020年突破百亿美元,预计至2030年将扩展到千亿美元。强劲的需求展现出国际社会对绿色能源消费的越发重视,绿证所代表的环境属性价值越来越被市场认可,绿色能源也逐步成为产品的重要组成。中国是全球拥有最多绿色能源资源的国家之一,绿证及绿电交易市场机制体系若能获得国际认可,可以满足更多的跨国经营企业的绿色能源消费需求,极大地扩展和提升国际绿证市场的活跃度,促进全球绿色能源交易。
RE100(100% Renewable Electricity)是目前国际上认可度最高的绿色能源倡议组织,加入RE100的公司和组织,包括跨国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领先的汽车制造公司、知名运动品牌企业、全球领先的全品类饮料公司、以及安永等,都承诺在各自定义的时间内,但均不晚于2050年实现百分百绿色能源消费,而绿电、绿证的消费是其成员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兑现承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2020年8月,RE100发布对中国绿证的技术评估报告,对中国绿证“有条件”认可,认为在当时的政策条件下,申请了中国绿证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仍然可以申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的项目(CCER),造成绿证的环境属性被重复计算的风险。
中国绿证有望得到国际认可
2023年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绿证将对可再生能源电力实现全品种和全电量覆盖,这意味着中国的绿证进入了全覆盖运行的“2.0时代”。随着绿证机制的升级,困扰中国绿证多年的海外认可或将迎来转机。通知的出台充分回应国际机构的关切,打消了绿证环境属性重复计算疑虑,其中:
► 通知明确“绿证是绿色电力消费和绿色属性标识认证的唯一性证明,绿证对应电量不得重复申领电力领域其他同属性凭证”;2023年7月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亦提出申请CCER需具有唯一性,即不得重复参与其他减排交易机制,不得存在项目重复认定或者减排量重复计算的情形。
► 绿电本身具有绿色电力的消费属性,其交易方式、交易流程符合国际主要机构和组织的认可。证电合一的绿电更强化了绿电的唯一性、可追溯性和环境权益的完整性;新政夯实了绿证作为绿色权益的唯一地位,绿电消纳必须绑定绿证,进一步增强了绿电的客观公正性。
► 通知要求“认证机构通过两年内的绿证开展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时间自电量生产月(含)起,认证信息应及时同步至核发机构”,回应了RE100提出的绿证时效性的质疑。
不可否认尽管中国绿证获得海外认可,我国的绿电交易市场仍然存在许多结构和物理性质的挑战需要克服,以实现更有公信力的“证电合一”绿电消费。不过我们也应该要有信心,这些挑战将逐步通过国际最佳实践经验的积累、国家制度的统筹管理,以及政府与产业的合力将逐步完善我国的绿电交易市场机制。
绿证2.0时代助力中国新能源全产业链提速发展
中国近年来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低碳工业化的目的在于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由劳动成本优势转向科技及品牌优势的转换。曾经作为我国外贸出口主力的“老三样”(服装、家电、家具)如今正逐渐被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替代,其出口表现十分亮眼,正在成为我国外贸增长新动能。
在全球关注绿色能源消费的背景下,处于供应链生产环节的供应商,尤其“新三样”产品供应商,更应关注自身的减排表现,以在全球减排的趋势下获得并巩固绿色竞争优势。中国绿证机制的升级,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企业提供了更为权威的绿色能源消费证明,为其国际化经营提供了绿色权益声明的重要凭证,有助于中国本土企业巩固出口贸易的市场份额,深化中国供应商在国际绿色供应链建设的地位和功能。
当前不同国家和市场间的绿证品类较多,存在不同的绿证认证标准和体系,导致绿色权益的流通和认可存在一定的障碍。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势在必行,是实现中国新能源全产业链提速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或委员会,与国际绿证认证机构、RE100等非营利性组织等建立合作框架,推动信息和经验共享,加强技术交流与培训,提高绿证认证的一致性和互认性,不仅仅是中国绿证国际认可的重要一步,更是构建绿色供应链,促进全球绿色供应链稳健发展和运行的重要支持。
企业应该如何行动?
绿电和绿证交易是企业降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企业需提早谋划、统筹规划减排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绿电/绿证交易和整体的碳排管理;规划战略方向,形成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路径;配合以行之有效的落地执行措施,方能充分发挥绿色能源交易对企业减排的助力作用,通过成本收益最优的方式实现减排目标,在不断变革的国际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保持企业的经营韧性,提高竞争力。
安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自身做起、向社会推广、为客户服务。在实现自身2025年达到净零排放目标的道路上,安永希望将其长期跟踪碳中和及能源转型大势的见解和经验分享给志同道合的企业伙伴,并在绿电采购流程、策略,以及公司影响方面给予帮助。
欢迎咨询我们: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如欲转载本文,务必原文转载,不得修改,且标注转载来源为: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如需修改内容,需要获得安永的书面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