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雪漠两场对话伦敦举办
中国著名作家雪漠与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终身院士张怀存“走向彼岸”对谈活动近日在伦敦举行。此前几日,英国注册慈善机构“母爱桥”举办“雪漠带你读懂《黄帝内经》:找回健康与快乐的密码”工作坊,吸引了对传统文化、身心健康和内在修养感兴趣的各界听众。
作家雪漠与张怀存伦敦共话创作与文化
中国著名作家雪漠与英国皇家艺术家学会终身院士、旅英艺术家、诗人、作者、儿童文学家张怀存,“走向彼岸”对话活动日前在伦敦举行,就“创作灵感的源泉”“文学的全球化路径”及“AI时代的人文未来”等话题展开探讨,力图在全球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寻找文学创新与人文未来的新路径。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王云,英国皇家艺术家学会副主席、著名雕塑家盖伊·波特利(Guy Portelli),以及来自中英各界的近百名嘉宾出席了活动。3月18日的对话活动由媒体人徐量主持,印度裔汉学家、英国巴斯大学教授余德烁博士担任翻译。
在现场引发共鸣的主题之一是如何面对“灵感枯竭”的挑战。雪漠说:“当我不再只是一个作家,而是一片可以承载航空母舰的大海,世界的每一块石头砸进来都会激起浪花——那就是我的作品。”他认为,灵感来源不仅是个体情绪抒发,而是回应世界需求,作家须超越自我,成为世界声音的传递者,以宽广胸怀承载万物。张怀存则回忆了自己在中国西北部草原的成长经历来回应灵感本源:“八岁时我救了一只受伤小鸟,那一刻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与自然万物之间的链接。从此,无论是绘画还是写作,我都在倾听自然与家庭的声音。”她认为,家庭成长经历、家族传承、多元文化背景等构成了自己创作的多重源泉,真正的灵感源自内心与世界的连接。
雪漠之前在罗马尼亚笔会“以歌代言”。他回忆说,语言有时是隔阂,而歌声是最深情的桥梁。“我唱中国西部民歌,哪怕听不懂歌词,大家也会因感受到爱与力量而靠近。”
在主持人邀请下,雪漠现场带领观众演唱《阳关三叠》之“送元二使安西”,将中国唐诗的意境用音乐传递,打破文化壁垒。
张怀存也从翻译角度提出,跨文化交流不仅是语言转译,更是情感的传递与价值观的碰撞。她说:“一个好故事能穿越国界触动心灵。”谈到写作的初心,雪漠鼓励大家首先找到“为何而活”的答案,然后勇敢“舍去”一切阻碍梦想的诱惑,他分享了三条“走向世界的铁律”:用开放取代拒绝、以善意理解一切、每一次合作都以成功为目标。张怀存强调,写作是孤独而真诚的修行,经典之作从不仓促而就,而是需要时间积淀与心灵专注。她勉励年轻人“每个人都有创作潜力,不要急于被听见,而是耐心地让自己的声音发出光”。
面对现在AI技术的迅猛发展,雪漠表示乐观:“AI将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但能否带来幸福,取决于人心。人若善,AI是福音;人若恶,它便是灾难的放大器。”张怀存指出,AI虽可以模仿语言结构、提供写作辅助,却永远无法生成真正的情感,无法复制经由生活沉淀而成的情感温度与厚重记忆,文学的魅力正源自这一份独特的人文印记。
雪漠伦敦讲座解读《黄帝内经》
3月21日,英国注册慈善机构“母爱桥”(The Mothers’Bridge of Love,MBL)在伦敦六和园(Amitabha Garden)举办“雪漠带你读懂《黄帝内经》:找回健康与快乐的密码”工作坊,吸引了对传统文化、身心健康和内在修养感兴趣的各界听众。在这场以“生命实证”为基础的分享中,作家雪漠不仅回归文本,还结合修行经验、生命感悟,与听众一起探讨了《黄帝内经》背后隐藏的东方哲学体系和养生逻辑。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雪漠开场便指出,《黄帝内经》的真正精髓在于一种内在安宁与宇宙能量和谐共振的生命状态。他说,古人之所以长寿,不在于营养多丰富,而是因其生活在无欲无念、顺应自然的精神状态中。
他进一步解释道,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其实是情绪与念头。情绪起伏扰乱了身体的能量系统,使我们与自然失去连接。而“恬淡虚无”正是进入自然能量场的入口,让人获得精神安宁、能量充盈。
在谈及“人与自然关系”时,雪漠引用《黄帝内经》中关于祝由术的内容,指出人在浅睡眠状态时最接近恬淡虚无,而祝由术就是一种帮助成年人“重新回归宇宙节律”的方法。他说:“当你怎么对待自然,自然也会这样对待你。”讲座中,雪漠还结合现代科学,分享了他对“运动”、“端粒”、“饮食”等议题的看法。他指出,过度运动反而可能加速细胞端粒的损耗,缩短寿命。真正的养生之道不在于做得越多越好,而在于“少而有度,动静相合”。在饮食方面,他强调,“吃得多未必等于滋养多,生命的能量系统远不止食物一种。”
讲座最后雪漠提出,现代人要想重建身心平衡,除了外在环境改变,更需在家庭中营造一种“有爱、有静、有光”的氛围,用心改变能量场:“你怎样对待家人,家人也会怎样回应你;你怎样对待生命,生命也会怎样回馈你。”
活动现场的中式茶点营造出在伦敦都市中难得的“静、雅、暖”氛围。参与者纷纷表示,雪漠的讲解不仅深入浅出,更提供了将传统文化内化于生活的实践路径,是一场“身体听得懂,灵魂有回应”的文化体验。
主办方母爱桥(MBL)表示,此次讲座是其“文化·为孩子”项目中的一部分,未来将继续围绕传统文化、身心健康与家庭关系,策划更多中英文双语讲座,服务海外华人家庭与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