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链出海织就全球产业共赢链

发布日期:2025-03-26 10:13:06来源:国际商报作者:汤莉
采购供应链出海是中国企业突破发展壁垒、拓展国际市场的核心引擎。当前,中国企业正面临供应链出海的三大机遇窗口。

采购供应链出海是中国企业突破发展壁垒、拓展国际市场的核心引擎。当前,中国企业正面临供应链出海的三大机遇窗口。

就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胡大剑日前在北京指出,这三大机遇窗口体现为:一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正在奠定区域供应链枢纽地位,中国供应链的“基础设施输出”正在为全球产业链重构提供战略锚点。二是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正在提升国际话语权。中国供应链在走向海外的进程中,已逐步跨越“设备出口1.0”“工程承包2.0”,进入“规则输出与价值共享3.0”的新阶段。三是产业集群的“生态联通”正在形成双循环共振效应。

目前,中国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形成了“集群式出海”的生态矩阵,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中国供应链出海不仅是“产能输出”,更是“生态赋能”。

日前举办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5年首期采购供应链沙龙聚焦境外采购和供应链出海主题,深入探讨了企业境外采购模式创新、风险管理、供应链出海路径等议题。与会者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布局和竞争力提升,需要构建全球供应链新生态。

中国企业正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全球经济,结合对央企出海的调研分析,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专业委员会委员汪希斌建议央企在出海的过程中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特别是在集团层面针对出海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设置分管机构,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采购、供应商及物资管理原则与制度;优化系统,简化境外采购流程模块,集成跨境法规数据库和国际物流管理模块,让合规与物流管理更具可视化;加力培养和储备适应出海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属地寻源,设立区域供应链工作站,通过积极开发属地供应来源,引导国内优秀供应商共同出海,打造高质量国际资源共享库。

对于中国企业出海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胡大剑强调,从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供应链升级、构建全维度风险防控体系、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与互认、打造绿色供应链(ESG)竞争力、以数字技术赋能跨境物流五个方面为主要着力点。

全球一体化供应链是海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据中交集团采购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燕介绍,中交集团业务遍及157个国家和地区,集团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分包链“三链”协同以及“属地化+数字化”双轮驱动的海外物资集采模式,构建生态化供应链体系,优化采购流程,提升供应链韧性与效率,目前海外业务的属地化采购率达50%。集团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实现采购全流程的线上化、可视化,构建统一信用评价与质效评价体系,并以“集团总部—海外区域集采—执行单元”三级穿透式架构为核心,形成覆盖全球的采购协同网络。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有效助力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2023—2024年,中交集团中东区域累计签约供应商38家,集采品类拓展至13项,综合降本率达8.81%,并与属地头部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增强长期供应的稳定性,为海外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

王燕倡议,加强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共建“开放共享、风险共担、价值共创”的供应链出海生态圈,实现合作共赢,并通过海外项目实践,推动中国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落地与应用,提升中国标准的影响力,增强中国企业的话语权。

会上,来自中国海油工程与物装部、中国商飞研发中心和华润守正招标有限公司负责采购管理的代表分享了各自企业有代表性的海外业务操作模式,就海外业务实践中的痛难点及核心风险点交流了心得。与会嘉宾还重点就反映比较集中的境外采购合规性、境外采购与国内采购能否通用、如何做好属地采购、供应链出海团队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