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何成为外商青睐的投资首选地?
3月21日,上海市政府举行了第四十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第二批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仪式,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和1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加入了上海总部经济生态圈。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至今年2月已累计分别达到1027家和597家。2024年,上海新设立外资企业近6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76亿美元,引资规模保持高位。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总部经济”正实现着从吸引外资到辐射全球的蜕变,而这背后离不开政策创新、产业升级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深度融合。
上海高能级总部经济的进阶,始于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自200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总部支持政策以来,根据跨国公司投资新动向和新特点,不断优化升级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今年2月,上海制定出台了《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更加注重对总部增加实质功能的支持,鼓励总部集聚研发创新、财资管理、投资决策、采购分销、供应链管理、共享服务等功能,成为多功能总部;更加注重对高能级总部的培育,鼓励总部升级为亚太区总部,设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细分赛道事业部全球总部,并给予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此外,“若干措施”还在总部召开国际高规格商务活动、开展研发活动和协同创新、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开展新型贸易、扩大投资、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措施,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一步在沪集聚功能、提升能级,发挥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上海这座城市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也源于先导产业生态与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记者注意到,此次颁证的4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有超过一半来自上海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时尚消费、新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据上海市商务委介绍,这些企业能级水平较高,设立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共9家,如意大利高端时尚集团鼎赛龙设立亚洲区总部,全球最大的音乐公司之一荷兰环球音乐设立大中华区总部。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家,包括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商超企业开市客、法国大型环境服务企业威立雅、知名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美国通用电气能源等设立中国区总部。
选择上海的原因是什么?巨大的市场潜力或许是答案之一。据意大利德龙电器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宗延平介绍,德龙电器作为进口品牌,过去一年在中国的销量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其中上海就贡献了其全国业务的五分之一。正因看到了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此次德龙电器集团将中国区总部升级成大中华区总部。“我认为中国市场可能已经是民用咖啡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宗延平笑言,由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倒逼研发迭代,德龙过去是新品在欧美首发后引入中国,但现在几乎全球所有最新的机器都在中国首发后再推向欧洲。
全球规模最大的稀有鞋交易平台高特此次也选择将亚太区总部设立在上海。高特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梁钧彦表示,公司自201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过去几年,他留意到中国品牌在高特平台的海外销量快速增长,“因为推出了凯里·欧文的签名鞋系列,安踏去年在我们平台的销售额增长了799%”。据悉,过去3年,高特在大中华区的进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目前,高特亚太区总部已形成完整的跨境电商销售网络,成为集团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产品维护中心。
此外,此次颁证的1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有罗兰贝格、高力等国际知名专业服务机构,也有瑞穗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有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上海代表处等商协会。这些全球伙伴的招商资源丰富,国际影响力强,借助他们的渠道和资源,将帮助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和国际资本了解上海、选择上海、投资上海。
日中科技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建农告诉记者,日中科技上海代表处于2021年3月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挂牌成立,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深化中日两国间的经贸、科技以及文化的交流。“去年,我们成功协助4家中国企业在日本投资建厂。今年,我们要趁着大阪世博会举办的契机,把更多长三角企业带去大阪。同时,我们也想通过做好精准对接工作,推动建立中日共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