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驱动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5-03-31 10:07:11来源:国际商报作者:董 鑫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绿色低碳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研讨会围绕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在绿色发展中的角色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观察中国绿色发展空间和国际合作机遇提供了重要视角。

制度筑基与产业突围

近年来,中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绿色低碳发展。2024年7月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024年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国家推进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支持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就近开发利用,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积极发展光热发电。

实现“双碳”目标,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机制尤为重要。财政部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标志着中国碳资产正式进入资产负债表,为企业参与碳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对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在论坛上表示,碳资产入表是绿色低碳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融合。建立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和规则可以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全球碳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碳资产入表将增加碳市场流动性,从市场层面形成更好的碳定价。

在产业层面,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对此深表认同,他说,中国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为全球减少碳排放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同样引人注目,其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领先地位,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

国际合作大有可为

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据道达尔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彦磊介绍,目前,道达尔每年向中国提供超过500万吨液化天然气,并在光伏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与中国合作伙伴成立合资企业,以自有品牌来设计、生产、销售光伏组件,降低应用成本。去年3月,道达尔与中国石化签署合作协议,每年将共同生产23万吨可持续航空燃料,并负责处理当地循环经济中的废物或残留物。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与矿产生产商之一,力拓正与中国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和开发低碳解决方案。据石道成介绍,在力拓—蒙古国奥尤陶勒盖铜矿,力拓与国家电投合作开展纯电换电矿卡技术应用试点项目。相比当前的固定充电技术,这种技术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并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项目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能节省资金,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此外,力拓已与河钢集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降低炼钢过程中的碳排放。

为实现到2030年将范围1和范围2碳排放减少50%的目标,力拓在过去一年中签署了三份购电协议,成为澳大利亚最大工业可再生能源采购方,为力拓在昆士兰州的格拉斯顿铝业务提供风能和太阳能,并配备大规模电网电池。

科技是推动绿色低碳的重要驱动力。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享了博世的碳中和经验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他提到,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减少材料消耗,还能支持企业实现减排目标,特别是针对产品使用阶段的碳排放。“仅去年,博世中国的工厂就通过光伏发电系统生产并使用了超过6万兆瓦时的电力,这个数字是2020年的3倍多。目前博世在中国的36家制造基地,有11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同时,博世不断深耕低碳供应链的建设,已帮助全球超4500家供应商加入碳信息披露项目,其中600家来自中国。”

史蒂凡哈通认为,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他建议,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的支持政策,加强氢燃料电池车的购置和运营激励,完善核心基础设施。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不同场景的示范和应用,加速氢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中国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展现出的大国担当和广阔前景令人振奋,从政策支持到企业参与,都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正如多位嘉宾所强调的那样,唯有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齐心协力,方能在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