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交出亮眼“自贸答卷”
当轻柔的春风拂过,古都开封迎来一年中最富诗意的季节。漫步街头,春潮涌动,汴水悠悠,处处诉说着新生的故事,宋韵文化与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相互交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绘就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卷。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积极响应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以创新为驱动,以开放为引领,在重点产业升级与文化出海的征程中,奋力书写着新时代的“自贸答卷”。
“保税+口岸”打造对外开放样板
在开封综合保税区奇瑞汽车开封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舞动,焊接火花四溅,与AGV无人搬运车的有序运行交织成一曲数字时代的工业交响乐。
“今年前两个月,这里已有1.6万辆汽车通过‘区港联动’通道发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平均每8分钟就有一辆‘开封造’汽车驶向全球,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让我们跑出了加速度。”奇瑞汽车开封公司负责人周海成指着实时更新的物流大屏,言语中满是自豪。
开封综合保税区与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四区融合协同发展,实现了政策与功能的深度整合。开封综保区的设立不仅填补了开封片区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空白,更为开封外向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开封大力推进口岸与保税功能融合发展,开封综合保税区的建设便是这一努力的重要成果。2023年,开封综保区完成了“验收、封关、投产、达效”四步走,运行首月就签约了保税研发、保税维修等12个项目,有效带动开封外贸进出口快速发展。
2024年,开封综保区建设全面提速,保税研发中心、汽车及零部件外贸产业基地、绿色厂房、奇瑞开封工厂焊装产线等9大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吸引了抖音、京东、天猫等18家知名电商平台企业入驻;引入3家外综服企业,为入区企业提供报关代理等全链条服务;落户中世国际物流等物流重点企业,构建起进出口货物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加速国际物流网络的构建。
数据见证着开封综保区的崛起:2024年,开封综保区一线进出口值达75.5亿元,占开封市进出口值的36.9%,同比增长6.6倍,在河南省排名第3位,全国位列第103位,超额完成封关运营首年进出口目标任务,助力开封市外贸总值突破200亿大关,实现总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增速稳居河南首位。
“我们围绕区内汽车及零部件加工、艺术品展示交易、医疗健康研发等重点产业方向,坚持‘先定位、再设计、后招商’协同推进,为企业打造‘拎包入住’的优质环境。通过建立‘一企一策’机制,精准把握企业需求,打出了一套稳外贸促增长的‘组合拳’。”开封片区管委会调研员秦志国表示。
立足特色,开封综保区正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舞台。
围绕“保税+文化”特色,积极探索打造文化特色综保区。预计到2025年底,世界第二大、全国第二个、中原第一座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将在这里建成,将以高速、完善、低成本的一站式服务,搭建便捷高效的文物艺术品进出境通道,助力河南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大步迈进。
围绕“保税+陆港”特色,全力争做亚欧陆桥上的重要节点。开封国际陆港作为开封综保区重要物流支撑,目前项目非涉铁部分已全部完工,涉铁部分预计今年6月完工。投入使用后,将有效联动郑州国际陆港、郑州航空港,推动海、空、铁多式联运发展。
围绕“保税+农业”特色,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基地。依托开封优质农产品资源,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及配套冷链仓库,通过聚集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等要素,实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有机衔接与协同发展,推动农业向精深加工、商贸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文化出海”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长期以来,海外文物回流面临专业性强、外贸数据统计困难、国际物流成本高且时效性差等难题,导致大量文物回流受阻。为破解这一困境,激活文化产业创新活力,开封片区率先开设“海外文化驿站”,开创了海外文物回流新模式。
通过搭建跨境文化交流平台,构建“鉴定—展示—交易—孵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开封片区探索出文物回流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铺就“回家之路”,更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与“引回来”双向循环的典范。
据了解,海外文化驿站采取点对点运输方式,全程采用专业的货物托盘进行运输,杜绝一般物流公司存在的抛物作业等陋习,更大程度地保证文物运输安全。通过在美国、日本设立的海外文化驿站,目前已回流文物6批次,共93件(套)。
“与回流人自行联系快递公司,通过商业快递、邮政小包等运输方式相比,我们的运输清关时效提高3—5倍,物流成本压缩至五分之一。”据经开数字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启明介绍,以从美国向开封邮寄一件60cm^3的包装箱为例,通过商业快递的国际运费为1800美元,而由海外文化驿站集货后转运至开封仅需249美元,成本下降约86%。此外,海外文化驿站以企业国际一般贸易方式申报,缴纳的关税比例更低。
作为全国自贸片区中唯一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的片区,开封片区积极推动文化“出海”,文化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据了解,开封片区持续探索完善河南省对外文化贸易共建体制机制,联合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商务厅、省文物局、郑州海关等部门,依托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计划建设河南省对外文化贸易中心,打造“一基地一中心+N个分中心”的联动发展格局。同时,开封片区与中央美院、中国传媒大学、芭莎艺术等合作打造第八艺术街区,共建全球艺术市场大数据中心、艺术市场文献中心、艺开剧场、艺开美术馆等,打造了河南首个城市美育中心。
2024年5月,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受邀参加2024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举办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展;8月,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一带一路”中原文化欧洲行活动入选国家“2024年千帆出海”重点行动。此外,开封片区还举办了国瓷·郑商瓷特展、开封市中国花鸟画暨篆刻作品展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原地区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医药“破壁”开拓国际化新赛道
中医药产业是开封片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开封片区依托本地中医药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推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目前,已吸引了一批中医药企业入驻,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走进综保区内的千草堂(河南)中药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奈孝凯正以清代名医吴师机的古法熬制着膏药。“我们秉承‘传承不守旧’的理念,让千年技艺与当代需求接轨。”据奈孝凯介绍,公司深耕中医药领域,将千年文化精髓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一方面,延续传统膏药制作工艺,创新推出药食同源产品,让古法炮制焕发新生;另一方面,通过四季养生膳食调理,创新推出中药饮片,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彰显对中医药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千草堂的发展模式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这背后离不了开封片区的制度创新。近年来,开封片区依托开封市中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暨自贸区医院,融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国家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三个“国字号”子项目;依托河南遐龄生物、北京汉氏联合生物、开封市中医院中医药实验室,成立惠济生物技术中心,开展干细胞临床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加快生物技术临床转化和应用。
据开封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战军介绍,接下来,开封片区将聚焦产业链创新,依托开封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暨自贸区医院,谋划建设大宋中医药文化养生产业园;依托贝威科技,探索设立国家级临床前药物心脏安全评价中心,加速建设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基地和电生理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依托惠济生物技术中心,促进细胞产业的专业化聚集,打造国家级细胞产业基地,吸引国际细胞治疗、生物技术的龙头企业入驻开封。
区港一体化畅通“内陆—沿海”物流新枢纽
开封,这座八朝古都,因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按下了“加速键”。
开封片区地处中原城市群核心位置,以对接“空陆数海”为支撑,在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优势,开封持续完善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打造铁路港、公路港、水港、航空港、数据港“五港合一”的开封港,联动数智综保区建设,正在加速构建“区港一体化”发展模式。
铁路港方面,通过开封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向东可以推动陆海相通,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向西可以加入郑欧班列,深度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
公路港方面,G30、G45、S82、S25、郑开、郑汴、开港等多条高速及省内快速通道穿境而过,半小时直达新郑国际机场。
水港方面,依托贾鲁河航道,利用涡河、运粮河、马家河、惠济河等干、支流河道建设开封港,将开封市及其腹地衔接至贾鲁河而后直达江海,打造“中原出海新通道”。
航空港方面,开港大道贯穿片区直达新郑国际机场;开封至新郑国际机场的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行,可以开展空铁联运;开封综保区、国际陆港与新郑国际机场开展跨关区查验协作+监管互认,通过在开封综保区设立郑州机场航空前置货站,打造集收运、预安检、理货、报关等功能于一体的航空货站,将航空运输延伸至综保区,实现货源地收发运、属地报关查验、卡车转运等一站式服务。
数据港方面,开封综保区正全力构建数字综保区,以数字港为核心引擎,集成信息采集、高速传输、智能处理与综合应用功能,旨在通过高性能数据中心、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高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
什么是区港一体化?据介绍,开封国际陆港紧邻综保区东片区,作为开封综保区重要物流支撑,是河南省唯一一个实现区港无缝衔接的内陆开放高地,并成功入选河南省多式联运项目库。其充分发挥铁路运输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打破“以运定产”的局面,重点打造以“保税+”为核心,集聚口岸功能的全新发展模式,为园区企业提供可靠的物流保障。
“区港一体化不仅是物理联通,更是制度、产业、创新的深度协同。”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开封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郑红英表示。
从“开封制造”到“开封智造”,从文化出海到中医药破壁……开封片区不仅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更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产田。这座曾以“汴京富丽天下无”惊艳世界的历史名城,正将千年古都的开放基因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宏伟画卷上,续写“自贸引领”的辉煌篇章。